现在很多人都离不开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因为我们需要通过这些电子产品来获取信息:刷朋友圈、微博、抖音等软件,借此来了解国家甚至天下大事,或者生活琐事。在网上,我们可以浏览到令人喜悦、悲伤甚至愤怒的事,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情绪就被他人的情绪所传染。无论是之前“996”、“715”事情的愤怒,还是对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小哥的同情,都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引起波动,这些社会现象引起的迅速的大规模的相同情绪传播的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数据情绪感染”。
在一个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们挑选了60万网络用户,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们推送或积极或消极的信息,一段时间后,不再推送这些情绪,结果显示,被推送消极情绪的用户减少了消极情绪的表达,积极情绪也是如此,即我们在网络上的情绪和行为会受到我们看到的一些信息的情绪感染。
情绪为什么会感染呢?从进化方面讲,情绪传染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解、接受身边人的一些情绪行为,可以加强彼此的联系,共同抵御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威胁。在危险情况下,恐惧情绪的大规模传播可以辅助生物做出一些措施,以获得生存的机会。现代社会中,情绪感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人、融入社会,更好的建立关系。
数据情绪感染跟日常情绪感染有一些区别:①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感染更多的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看到对方的微笑会不自觉的开心,而在网络上,情绪的感染往往是通过文字、图片或者视频,例如对外卖小哥风餐露宿的报道和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同身受,同情他们的处境;②日常情绪的传染是在熟人之间传播的,而网络数据传染往往是在陌生人之间传播的,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的传播。
数据情绪感染最容易在强烈情绪表达时发生。心理学研究发现,含有强烈的积极情绪或者消极情绪的内容,有更多的评论、转发量。愤怒的情绪传染特别强烈,这是因为,自媒体为了获得阅读量会故意在文字、视频上表达强烈的情绪,“吓到了”、“强烈”、“震撼”等强烈情绪的词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此外,身边事更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引起情绪变化。
我们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积极情绪的分享可能会引起观看者的消极心绪,因此要注意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注意自己不被别人的情绪感染,对于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持有理性的态度,防止对他人甚至社会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