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件事坚持了很久,没有理想结果,很容易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够努力?我应该放弃,还是坚持?这时很多毒鸡汤会出来洗脑作妖了:努力没有成果,就要更努力点!然而实际上,不是坚持就能抵达罗马,在错误的方向坚持,终点可能是万丈悬崖。
当我们为一件事情,付出了时间、金钱等努力,中途发现最开始的决定有误,甚至慢慢失去控制,也不会及时止损;而是试图坚持下去,想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们不甘心放弃的这部分,就是沉没成本。比如:入职一个月觉得不适合自己,又不敢贸然辞职,一混就混到转正了……放不下恋爱几年时光,即使不合也凑合结婚,婚后又为孩子隐忍,期待他某天回心转意……
沉没成本所带来的致命坏处就是,当你发现事情不对劲时,你不会放弃,只会觉得是自身原因。走入这些误区,不是我们本意。而是我们不想被证实自己错了,会不甘心,会不服气,会执着于沉没成本,会期待某个瞬间有转机。再加上放不下面子和尊严,我们才进退两难:既无法释怀过去的沉没成本,又担心改变现状后,生活更加糟糕。最后只好安慰自己“来都来了……”,然后继续投入成本,日子越变越槽却无法自拔,进入恶性循环。
我们害怕承认失误,也害怕被人证明失败。仿佛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否定了自己过去的人生。于是我们迟迟不肯承认过错,一次次为错误买单。这是沉没成本最难摆脱的一点,也是我们亲自设下的枷锁。我们坚信「放弃就是失败者」,当坚持一件错误的事时,这个观点就会跳出来提醒我们:你你你就是矫情!别人可以你怎么不可以?熬过去就胜利了!再加上因为害怕大众审视的眼光、心疼过去的付出,只好一错再错。
当你在一件事上投入越来越多,各方面都没什么进步,反而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纠结和情绪上,那就要引起重视了:想骑着自行车飞向空中,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因为已经起跑了30km还没起飞,就以为是蓄力得不够远,而不去直接搭乘飞机。有句台词说得很对:失败的只是事,不是人。
当你卸下不必要的包袱,放下内心的恐惧和自尊,转变视角,才会发现:放弃,你会有无数次重复成功的机会;而盲目坚持,就只有一次成功的概率。
搞砸过去,不代表会击碎将来。放下过去,摆脱束缚,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如何才能正确的面对“沉没成本”,更正确地学会放弃呢?
1.设置好“底线”
一切选择,都设定一条界限红线,即是止损点。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你能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只要损失超出红线,就及时脱离退出。决策时过多考虑沉没成本,除了心疼和影响决定,别无用处。与其犹豫不决,不如设置好界限,触碰红线,快速跳出现有困境。
2.远离情绪因素,用角度看待当下优劣
我们很容易意气用事、做出错误判断,不成熟的选择让损失越来越大。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听取比靠谱的、且比自己年长朋友的意见。和他们交谈过程中,你会感受到时间尺度的拉长,当下挫折在人生这条长河中,只是雨点般大小的阻碍,不足以停滞我们的成长。
打破现状的安稳,迎接新挑战,短期内生活会不太好过。但其实你也清楚,若不重新开始,你就永远只能呆在,自己给自己设限的牢笼里。只有鼓起勇气离开,才有重头来过的希望。快刀斩乱麻才是此时的处世态度,莫被“我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