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那么有哪些行为习惯会带给孩子不良影响呢?
1.缺少耐心
上班劳累一天后,回到家看到随处乱扔的玩具和哭闹的孩子,很多人都
会控制不住怒火“多大了,该学会自己收拾东西了”、“怎么总是哭,
有什么好哭的”
只有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孩子才会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面对孩子的哭
闹,放下你的情绪,蹲下来,给他一个爱的抱抱是很好的安慰方式。孩
子各个方面尚未完全发展,很多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只会用哭闹的方
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做父母的要多点耐心,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如果
粗暴解决问题,那么孩子也会想当然的认为别人就应该听我的,不会考
虑别人的想法。
2.吵架不回避
夫妻俩难免会争吵,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
敌对、争吵,容易给孩子提供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吵架时的神态、姿
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
,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
脏话。
3.溺爱孩子
尽管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却是要什么买什么,从不教他节省。
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会认为父母这样做都是他们应该的,从而很容易
变得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付出。他们会认为别人就应该以他为中心,
而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但事实上,除了父母,没有
人会无条件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4.缺少情感上的交流
回到家后,一边问孩子学校里怎么样,一边忙活自己的事情。
表面上是在关心孩子,但行为却说“我不关心你的答案”,孩子感受到
了忽视,学会了敷衍了事,渐渐地就不愿意聊天了,甚至不想跟你说话
。养育孩子,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条件,情感上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5.经常抱怨
总是在孩子和其他家人面前抱怨某个人不好,某件事有问题,觉得发生
事情了都是别人的责任。
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在面对失望的
时候,我们应该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6.缺少娱乐
孩子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可你总是有很多理由拒绝他。
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
,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7.言行不一
你在亲戚面前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
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孩子长大后会很难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8.总是忘不了“别人家的孩子”
总是对孩子说“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什么事都比比强”
这样做,不仅严重打击孩子自信心,还引起孩子反感,教会了孩子嫉妒
。其实你可以引导孩子认真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肯定自己孩子也有别
人没有的优点,教孩子不断扬长避短,成为更好的人,这比教会孩子嫉
妒别人优秀要好的多。
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不如在事情发生时就用行动说话,身体力行的进行
教育。你演示坏习惯,孩子就会受到坏的影响;演示好习惯,孩子就会
受到好的影响,成就孩子一生,亦或是误导孩子一生。因此注意在孩子
面前的形象,争取做个好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