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身边总是有热心亲朋时刻关心你的状况,还时不时要给你灌输她们所谓的正确观念,当你可以利用时,又总是要你帮各种忙。不管是上学、工作、成家等人生大事,或是打酱油、买衣服等鸡毛蒜皮,总是有人来过度干涉你的生活和选择。心里学家武志红老师讲过一个名为“浆糊逻辑”的理论,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种粘稠的人际关系。
过年很多人都会去拍一张大家庭全家福,几代人其乐融融在一起,大的家族甚至有上百人。而这张全家福就是一张网,网上的所有人都与你有了关联,你要工作、结婚、生孩子、买房子,未来孩子入学等等都或多或少的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你与他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到了社会,这张网变得更加巨大,朋友、同事、同学、帮过你的领导、喝过几顿酒的客户,全都成了这团浆糊。很多人和事,已经拎不清了,错综复杂凑在一起。这个时候,你只能装一装糊涂,非要分清楚,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而有边界感的人全凭规则办事,既尊重了双方,又保护了自己的领域。
朋友间的边界感,是尊重对方的价值,尊重朋友的边界,尊重朋友的价值,这样的友谊才能走得长久;爱情的边界感,是尊重对方的空间,保持合适的边界感,有分寸,才能获得爱情的圆满;与孩子的边界感,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真正懂得边界感父母,在孩子成长时便会慢慢地得体地退出子女的生活,才能培养出独当一面的孩子。
那如何才能建立和守护自己的边界感呢?
1、把自我放在第一位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在扮演好这些角色之前,首先是照顾好自己。你是朋友的伙伴,你是孩子的爸妈,你是爱人的依靠,你是父母的希望……但你更是你自己。认可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尊重和忠于自己的感受。你必须骄傲地告诉自己,我的时间和精力不是给别人随意挥霍的,我的尊严也容不得别人随意践踏。
2、勇于拒绝
很多人不拒绝是因为害怕失去,害怕以后请求别人时也被拒绝,但这就掉入了思维的陷阱,你不断地为自己已经付出的成本而持续地买单,无休止地投入。而跳出这种思维的方法便是,当你感到生气或者不情愿时,应该明确的说出你的想法,阻止对方冒犯的行为,拒绝对方的请求。一味地退让只会让对方更加紧逼,自己的边界需要自己守护,而不是别人给予。而且,不尊重你的人,就算失去也没什么好可惜的。
3、尊重别人的边界
守住自己的边界先要尊重别人的边界。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如果别人没有得到我们的同意,或没经过我们的邀请,是不能强行进入的;尊重别人的私密,或者谈话中对方不愿意说下去的话题,,即使你非常好奇想听,也需要打住;尊重别人的时间和精力,自己能解决就不要去麻烦别人。就算需要请别人帮忙,也应当做一点补偿。
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的太近,会被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感觉寒冷。
拥有适当的边界感,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才能为自己带来尊重,才能拥有舒适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