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 Dec - 2019
浏览数:42
作者:
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不仅对是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也会深刻的影响到孩子成年。那么家长那些教养方式会伤到孩子呢?
1、过度管辖
对儿童最佳的教养方式,是给儿童充足的自由和爱。对儿童的过度管辖无疑会让破坏儿童应有的自由,儿童需要在安全的空间内去自由的探索这个世界。只有这样儿童的大脑才能够尽可能的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智力养分。在提升智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过度管辖的父母就像是绑在儿童手脚上的链锁,限制了儿童的发展。
2、过度保护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宝,好些父母或老人对自家的孩子捧在手里怕化,揣在怀里怕碎。但对儿童过度的保护,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益处。儿童需要在挫折中才能成长起来,只有在成长中不断的克服的挫折,儿童才会拥有强大的心理。当然挫折也可能造成儿童心理创伤,而家长要做的是如何帮助儿童面对和克服挫折,而不是将儿童完全保护起来。
3、胁迫
儿童受到胁迫也是危害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但是很多家长喜欢运用这种方式去和孩子沟通。比如“如果这次考试没有考一百分,就不许你假期看电视”;再如“如果你再在学校闹事,明天就不许你上学”。这样的胁迫无疑会破话儿童的安全感,儿童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安全感匮乏的环境,在他们成年之后便会更多的感到焦虑。很可能想要时刻想要讨好他人,或者出现明显的人际关系问题。
4、易怒
儿童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他的直接养育者。如果父母拥有相对温和稳定的情绪,儿童也会受其影响,拥有较为温和稳定的情绪。而如果家长易怒,儿童则会感到不安。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父母可以安全的与之相处,什么时候父母会发怒。他们往往会小心翼翼的与父母相处,这份恐惧也限制住儿童的许多行为。表面上这样的儿童是一个乖宝宝,但实际上对世界充满了恐惧。
5、过严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严师出高徒,严父孝子。从古便讲究严格的对待孩子,但是过严的教养方式不一定真的对儿童有益,现在心理学研究发现,过严的教育,在儿童成年的时候可能会造成社会退缩或反社会人格。
6、过度纵容
过度纵容也不良的教养方式之一。儿童很难拥有良好的规则意识,让儿童凌驾于家长之上。这样的孩子往往动辄即怒,对父母不尊重。而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成员之间拥有平等民主的关系。
7、怪癖
怪癖的家长自然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儿童也会在和家长的相处中沾染上那些不良的行为模式。
8、偏爱
家中有多个儿童,偏爱其中之一,无疑会对其他儿童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这也不一定会对偏爱的孩子有益。
9、矫饰
家长造作夸饰,掩盖真相,并不能骗过孩子。这样的做法无疑会降低孩子心中家长的权威。如果孩子眼中家长毫无权威,从小便瞧不起的自己父母,那么他焉会有健康的心理
10、漠不关心
忽视自己的孩子,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称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过度的遭受抚养者的忽视,那么孩子很有可能罹患自闭症,与此同时这样的儿童也拥有的较低的安全感,自我价值感,更容易感到自卑。
只有较为民主的家庭环境才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使儿童拥有较为良好的心理发展水平,较强的安全感。对人生和世界抱有期望,拥有勇气和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电话:13810299763 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