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Dec - 2019
浏览数:42
作者:
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后,就会出现一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发育早的孩子可能三四岁就会经历这个阶段,这些问题在十岁之前的孩子身上都是常见的。这就出现好多家长说的孩子叛逆的问题,随之孩子与家长的亲子关系问题或家长的教育模式就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了。
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束手无策,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会给家长打电话,为此家长会感到非常焦虑和生气,这时候很多家长就不可能冷静地考虑怎么处理孩子的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处理方式就是发火恐吓打骂等一些列批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是否有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说一下这个话题。
赌气、恐吓、反话……家长们善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教育孩子,而这些极端方式确实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家长们看不见的。
“恐吓教育”的弊端
“你要是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起来”
“晚上出去玩会有鬼吃小朋友”
“你不吃药感冒好不了就找医生给你打针”
这样的恐吓家长们一定都说过,想用可怕的事物吓住孩子,但是这样最大的影响就是孩子不能建立自己的正确认知,警察、医生本事治病、救人、解决各种难题的职业,但是在家长口中她们成了坏人和黑势力。
长此以往,孩子就没了正确认知,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不会第一时间想到警察叔叔,严重的还会扭曲孩子的三观,百害而无一利。
把“恐吓教育”换成“后果教育”
Be consequent翻译成中文是“后果教育”,是德国人在教育孩子时的一种态度,因为德国有相关法律规定,体罚、精神惩罚孩子是被禁止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德国人一向都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后果,教育效果也更加明显。
如果孩子想在下雪天出去玩,不要跟孩子说“生病了会打针的”,直接让孩子出去玩,等孩子因为生病打针时候,承担了该承担的后果,他就知道下次不能在雪天出去玩了。
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一句话: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我想和后果教育的原理是一样的,孩子只有自己去尝试才能印象深刻,所以家长在小环境下可以适当尝试后果教育。
那些过度对孩子保护的家长,就应该引以为戒。孩子只有适当的放手成长,才能成长为他自己。好多家长是做不到的,所以这类型的家长可以接受相关的亲子关系教育和心理咨询。
电话:13810299763 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