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

首页 - 心理知识 - 情绪障碍

独处与痛苦

03 - Apr - 2018

浏览数:42

作者:京师辅仁心理咨询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一群被试们先接受了一次电击,体会那种锥心的疼痛感。他们纷纷表示自己再也不要被这样电击了,为此甚至愿意付出高昂的金钱代价。之后,研究者请这些人在一个空旷的房间里,独自待上15分钟。在此期间,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什么都不做,仅仅与自己的思绪、感受待在一起”或者“选择主动电击自己,打发时间”。

 

      结果发现,即便是在那群表示了自己宁愿付钱也不愿意被电击的人当中,仍然有四分之一的女性和三分之二的男性在这段独处的时间里至少电击了自己一次。甚至还有一名被试,在短短的15分钟里,总共电击了自己190次(Wilson,et al., 2014)。

 

研究人员们也对实验结果感到震惊:人们是如此讨厌“什么都不做,仅仅是与自己的思绪、感受待在一起”,他们宁愿随便做些什么逃避与自己的相处,即便是做一些让自己痛苦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精神分析学者们认为,与自己相处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温尼科特指出独处的能力指的是“一个人与自己融洽相处的能力”,尤其是在没有外界他人存在的时候,仍能很好地回应内心的冲动与需求的一种能力(Winnicott, 1958;Hutson, 2014)。如果你物理上一个人,却通过手机与其它人保持着联系,这并不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独处。

 

       这种能力尤其指的是,在什么都不干的时候,你仅仅是与自己呆着。当想获得陪伴但无法从他人处获得的时候,拥有独处能力的人是能够被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或感受等)所陪伴、安抚和慰藉的,且并不感到无聊或空虚,而是自得其乐。

        在温尼科特看来,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客观上的独处状态(actually being alone),并不等同也不必然带来独处的能力。比如,像留言中提到的,Ta一直独自生活,但却总是感到孤独和不安,这就并不是一种拥有独处能力的表现,而且长期生活在这种痛苦的独处中,也未必会磨炼出独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