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关系

首页 - 心理知识 - 婚姻家庭关系

是什么影响了婚姻问题的信任

08 - Jan - 2018

浏览数:41

作者:京师辅仁

家庭矛盾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很多人都为之头疼,大家都说子安在的人不重视婚姻,所以离婚率比以前高了很多,事实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吗?社会婚姻问题的进步,很多女性也是进步的,人类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但是这往往成立很多人的借口,今天我给大家总结一下影响夫妻关系信任的一些因素:


 1. 个人因素

 a. 具备非整合能力的人对伴侣的信任更现实

 非整合能力指的是“人们承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个体,他们能够容许矛盾的信念、情感同时存在,并对此感到舒适;不会试图通过操纵自己的价值观与情感来消除矛盾。他们能够接受“伴侣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善意、真诚的,而在有些时候也可能会进行欺骗和伤害”。因为他们清楚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是纯粹“善”的,总会有负面的部分,而且这是完全自然的。

 而欠缺非整合能力的人,会倾向于对伴侣绝对信任或是绝对不信任。在他们看来,如果伴侣爱他们,就不可能伤害/欺骗他们;一旦对方造成伤害,就代表伴侣完全不爱他们。同时拥有互相矛盾的认知(“你爱我,但你也可能欺骗我”)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是欠缺非整合能力的人难以承受的。


2. 伴侣因素
 a. 双方的自我暴露程度越高,越信任伴侣

 了解对方越多,越容易预测对方的行为。同时,伴侣的自我暴露往往会引起我们“响应式的暴露”,让我们更愿意对伴侣倾诉内心的想法:“因为你对我不设防,作为回报,我也对你坦诚相待”。

 此外,当我们对伴侣自我暴露得越多,并且在过程中得到了对方认真的倾听与回应,我们会感到自己被伴侣接纳,从而提升了我们对伴侣的可依靠型信任(Rempel et al., 1985)。

b. 伴侣和我们的差异性越大,越不信任伴侣

伴侣与我们的差异越大,越容易降低我们的可预测型信任。“相似”意味着“熟悉”,我们了解一个与我们类似的人会有怎样的行为;而“差异”则意味着潜在的冲突,更容易引起我们的不确定感,比如“我们对感情的看法不一样,Ta会和我想的那样爱我吗?”

这些差异可能体现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但也有时候,生活中一些细微的差异可能会引起我们瞬间的不信任感,比如你惊讶地发现自己和伴侣在装修上意见不一,在那一刻,你意识到自己对伴侣的预判也不全都可信(Kirshenbaum, 2012)。

 c. 一贯在小事上保持诚实
 伴侣只在大事上保持诚实(例如,不出轨)是不够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也维持一贯的诚实,才能获得人们长久的可依赖型信任。如果伴侣在关系中时不时撒个小谎,次数多了后,我们也会认为伴侣是个不可靠、不诚实的人(Rempel et al., 1985)。


 3. 关系中权力的失衡会降低人们对伴侣的信任

 如果在关系中双方的权力失衡,那么较弱的一方会不相信较强的一方。权力感的失衡可能来源于双方客观的差距,比如收入差距、家庭背景悬殊等等;也有可能是源于主观的感受,比如“我觉得我配不上你”或“我觉得我爱得太多,在你面前感觉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