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Aug - 2022
浏览数:22
作者:京师辅仁心理咨询
近年来,我国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持续增加,导致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面对这一现状,许多大学生仍然会缺乏自主未来目标,并对未来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望感。“拖延症”便是这种心理的外显行为之一。
拖延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普遍的行为。拖延是指个体自愿的、不合理的推迟一项计划的行动,尽管个体知道这种拖延会带来消极后果。长期的拖延行为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并且会增加罹患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拖延行为会降低个体对于现在时间的敏感性以及对于未来时间的洞察能力。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指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倾向,是一种稳定的人格体制。研究表明,拖延余未来时间洞察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个体拖延水平越高,其未来时间洞察力越弱。另外,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是指个体对于未来工作易于想象和自我清晰的程度,是个体自我概念和未来职业行为之间的内在桥梁。未来自我清晰度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拖延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因此,当出现难以抑制的拖延行为时,我们应当引起重视,可以从清晰自我认知、清晰未来规划开始,拜托拖延的不良状态。
电话:13810299763 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