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

首页 - 心理知识 - 情绪障碍

更好的爱自己

04 - Nov - 2020

浏览数:42

作者:京师辅仁心理咨询

很多人都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感受到抑郁状态,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向别人求助。那么当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时候,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来走出抑郁状态、更好的爱自己呢?
 
1.通过觉察来更深入的认识自己
①通过问自己来发现自己此时此地情绪状态:“我怎么了?”“哪些事情让我如此不舒服?”“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怀着探险家的好奇心去探索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背后的答案:怀疑-提问-发现-看见,逐步地看清眼前的那团迷雾。一般的思路为:父母教养—亲近的人交往方式—与他人不平等对待......不必急着让自己寻求答案,让它们像影片一样,播放着,你看着即可。
 
②慢下来,感受自己的情绪:“我感觉到不开心”“此刻我很难过”“心口好堵”。当抑郁或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来临时,我们似乎有话想表达。先别急,去感受那个当下的感受,试着用小学刚学会的描述情绪的词汇,记录下来,可以找身边信任的人或者专业人士协同帮助。去体会身体的想要说的声音。比如当情绪来临时,我们会出现“心口堵”,"头疼","背痛"等等。
             
③觉察小诀窍
观呼吸,当情绪特别强烈时,不着急做些什么,而是将自己的关注点在呼吸上,待呼吸平稳后,再提问-再体会;听舒缓的轻音乐,放松大脑。感觉大脑像一阵微风吹过,吹走了眼前的迷雾一般;徒步,关注于每一个步子,它有多大或多小,走了几步等;其他:禅坐,在想象的世界里磨磨,写感恩日记或者成功日记等。
让自己专注于一件事或者一个动作,给自己的情绪做一个立即可行的缓冲带,在一个第三视角去看待自己。
 
探索中,经常会分不清,哪些是我的,哪些是父母的,哪些是别人的。这个时候,先呼吸,或者微笑,待情绪缓和后,让自己跳出来,站在第三者的视角去看自己。
 
觉察多少,取决你的期待和愿望有多少。当你打开自己越多,你看到的就越多。
 
2.与自己相处,接纳自我
①感受
当我们通过呼吸或者自由联想与感受进行链接后,看到“难过”“委屈”“害怕”“开心”“激动”......等情绪时,让自己在那个情绪待一会,它们像是你的朋友一样,允许朋友进你的家,和它们相见。听它们说话,陪着它们,或者看着它们在你的家里自由穿行。允许它们让自己肚子痛,允许自己哭,允许快乐地舞动等等。
②对话
将“我不会”改成“或许我可以。”;“你该怎么怎么做”改成“嗯嗯,如果可以,会不会更好......”;“我真笨”改成“我做了什么,其实我还不错哦。”;“不想不想”改成“我尊重不想的感受,但是我也可以......”;“你帮帮我......”改成“我想我可以再等等。”
③坚信能量守恒定律
缺点是我的一部分,优点同样也是;完美和不完美像个跷跷板一样,我愿意体验跷跷板的不同状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接纳不是纵容,它是在自知(觉察)的情况下,无条件地对自己欣赏,包容,允许,是一种对自己信任和专注于当下的能力。
           
3.敢于面对
①害怕
当我们面对内心恐惧时,放松身体和大脑,进入潜意识,看看这个害怕是什么,在想象的世界中,看着害怕,不做任何其他事情,就安静地看着它,等待这个害怕的意象(想象)发生自然转变。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害怕的事物或者人,我们第一应激反应是逃避或者用讨好,攻击等,这些害怕像是凝固的能量,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应对,它始终在那里。而真正能让它发生改变的是它自己本身。看着它,允许它害怕,接纳它的害怕。
 
② 恐惧本身也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每当恐惧来临时,我们会急于向外求助,仿佛别人是自己的救世主,能够帮助自己面对那无止境的恐惧深渊。而忽略了,恐惧来自于自己,而它是投不出去的。
 
允许恐惧存在于自己的内心深处。抽空去体会恐惧的感受,从1分钟-2分钟-3分钟......看它一次,等于面对一次。看着看着,恐惧明白了你其实不嫌弃它,它的转变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这里不仅包含了面对,同时也有接纳的过程。
 
因为某些事情而产生抑郁情绪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它。觉察自我、接纳自我、面对抑郁,只有做到自我成长,才会更加的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