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尽管自己很努力,过得也不错,可与朋
友圈所晒得 “美好” 相比,还是觉得别人的生活,都比自己过得
要幸福,从而觉得焦虑!感觉身边的人好像都挺快乐的,他们不是
生活得很幸福,就是面对困难很乐观,觉得别人都没有自己内心的
纠结。
其实我们知道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可为什么我们常常只能感受到
别人的快乐,却很少感受到别人的烦恼呢?我们可以怎么做,来提
升自己的幸福感呢?
一、为什么似乎别人的快乐很多,烦恼很少
心理学家认为,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有意识的努力、控制
自己选定的行为在特定的观众或听众上获得理想的印象,即印象管
理:朋友圈就是印象管理很好的例子,很多人的朋友圈都是经过筛
选而发布的内容。闺蜜可能只晒出了和孩子亲密的照片,而不会晒
半夜爬起来给孩子换尿布,喂奶的样子;微商同学晒出了收入,也
许并没有晒囤货的焦虑、写不出文案的苦恼。
每个人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无意识地做着印象管理,就像我们大多数
人心中有纠结或困苦时,不会逢人就说,而是在心中默默消化,或
找最亲近的人诉说一样。在大多数人眼里,我们也许就是那个没烦
恼很快乐的人。
所以,我们看到别人所呈现出的生活与状态,往往是经过修饰与美
化后的样子,而我们往往会认为别人真实的生活,就是其表现出来
一样的精彩。也许我们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着自己。
2.我们高估了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往往觉得自己具备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别
人的一个表情和动作,自己就知道对方有怎样的感受,但事实上,
我们很难知道别人真实的情绪与感受究竟是怎样的。
比如一个朋友失恋了,来找我们倾诉,我们能感知他的悲伤,可所
能感受到的痛苦程度,比起当事人所感受的其实差很远。没有
100% 的感同身受,很多时候并非别人的生活不痛苦没烦恼,也许
是我们感受不到别人的烦恼,或是将感知到对方轻微的悲伤,当成
了他经历的真实痛苦。
也许别人心中早已经历了狂风暴雨,而自己却觉得对方云淡风轻。
二、别人的快乐如何转化为自己的幸福?
别人的生活也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快乐,而他们呈现出经过修饰
后的样子,在怎样影响着我们呢?
大多数人都理解,别人过得幸福或是不幸福,跟自己其实没什么关
系。可当我们看到周围人生活得很幸福时,有时还会羡慕,觉得 “
他那样的生活真好啊!”。研究者研究发现,这种羡慕会让我们更
愿意为获得相似成就而努力。就像我们上学时,看到班里成绩好的
同学,难免会羡慕,这种情绪会激发学习的动力,让我们有干劲,
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成绩。同时,这种羡慕也会触发一个人的自卑感
与挫败感。
我们在与优秀者进行比较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他很棒,而自己好
像不如他的感觉。这种自卑感可能不仅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也来
自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利用这种羡慕,让自己变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
呢?
1.正确看待自己的缺乏
心理学家认为,羡慕引发的沮丧与不愉快,是人们意识到自己缺乏
所导致的。面对缺乏,很多人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认或自我指责。
在发现朋友早起时,也许会找借口 “工作太忙,需要加班晚睡”
来逃避面对自己不早起的事实,或是自我指责 “我太懒了,怎么就
不能早起呢?”。无论是否认还是自我指责,大多数情况都会加剧
负面情绪,消耗自身能量,很难成长与进步。面对缺乏,可能更有
效的方式,是看清自己,接纳差距。
很多内向的人,常常会羡慕外向者拥有很多朋友,能在社交聚会上
谈笑风生。可一旦参加过量的聚会,往往又会消耗能量,整个人感
觉特别累。在与外向的人比较时,社交能力欠缺的内向者可以看到
自身的不足,而如果逼自己成为外向者,又很难做到。
我们知道,内向的人更适合亲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就没有必要逼
自己成为外向者。不如尝试着接受自己暂时很难像外向者在聚会中
游刃有余,同时可以向外向者学习社交技巧,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
2.设定目标与计划,塑造理想自我
由于理想自我指定遥远的目标,因此人们必须创建近期计划,设定
指向最终目标的行动方针。
大叔的一个女生朋友,看到闺蜜减肥瘦了下来,她也想要去减肥,
而坚持了几天的运动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
具体可以怎么做,才能有效整合知识经验、设定有效计划,更容易
弥补差距、实现理想自我呢?
第一步需要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减肥,可以找健身教练或看相应书
籍资料,掌握饮食和运动等相关知识,基本知道自己可以怎么做、
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第二步拆解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举例 3 个月想要瘦身 10
公斤,最好将目标拆解到每个月,也许第一个月 5 公斤,第二个月
3公斤,第三个月 2 公斤。同时设定好每天行动计划,如早中晚的
食谱,每天具体的锻炼任务。
第三步执行,根据拆分的目标与任务,自我监督并采取奖罚。每天
的任务是否完成,拆分到一个月的目标是否达到,根据完成情况给
予奖罚,通过这样的监督增强执行力。
通过以上三步,也许就能大幅度提升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接近理想
自我的样子。
很多时候我们会羡慕别人,觉得别人的生活比自己过得好,从而感
到焦虑,也想成为他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而可能忽略了他们
背后的艰辛,自己生活中的小美好。
追寻美好生活,理想自我没有错,只是在这之前,请别忘了先与平
凡的自己和解,拥抱这个看起来暂时并不那么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