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

首页 - 心理知识 - 情绪障碍

人际关系的本质--价值交换

16 - Sep - 2020

浏览数:42

作者:京师辅仁心理咨询

大部分儿童,甚至一些过度自我的成年人眼中的人际关系:父母就应该或者说必须抚养自己的孩子,不求任何回报的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一起长大的朋友们只要我们需要,对方什么就应该为我们做,不会算计,而如果对方有需要,我们也能为他们赴汤蹈火;遇见了心动的那个人,『我爱你,不因为别的什么,而是在那一天,你刚好穿了一件我喜欢的白衬衫』,『我对你一无所求,只要你开心就好』……
 
然而,事实上,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但也会希望孩子能够光耀门楣给自己脸上增光,或是怀有着养儿防老的观念。最起码,父母会希望从抚养儿女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朋友很难做到完全或长期的无私奉献,他们的付出会期望你的回报,或者是你也会帮助他们,或者是你作为最佳好友的来陪伴,又或者是满足他们自身付出以感受到自己强大的需求;而恋人的开端虽然可能是某种机缘巧合,但面对现实吧,即使是最动人的情话,『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不需要改变自己,只要你存在,就能让我快乐』,这里面也其实有一个前提,『你存在』。
 
很多人际关系的困扰的起源,往往都在于我们在内心构建了一个『不为什么』『不求回报』『不计得失』的理想化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型,并且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求这样的人际关系。当我们得不到理想关系的时候,我们或是责怪自己,或是责怪他人,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都会因此感到苦恼。
             
问题出在哪里?这揭露了我们人生中需要处理的大部分人际关系的本质价值交换。请把这句话作为你理性思考人际关系这件事的起点:良好、稳定、令人愉快的人际关系的本质,是良好、稳定、能令双方满意的价值交换。
 
不要狭义地理解『价值』,它可以是金钱、信息、陪伴、爱等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也无须觉得『交换』很功利很丑恶——就像你不会觉得一加一等于二或者太阳从东方升起很丑恶一样,人们需要利益交换来建立关系,将它看做人性上的『自然规律』就好。
 
由此推断,人际关系问题的起源,就是失衡的价值交换。你可能要说,价值交换这一套很简单,我早就知道,或者你说了我就懂了。但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可你确定你真的懂了吗?
 
价值交换失衡有几种情况。
一、原来用于交换的价值实际改变了。
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在学生时代的好友往往越行越远?换个角度,为什么我们在学生时代走的那么近?我们那个时候交换的是什么价值?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很相似,我们可以『交换信息』(听说下周要考试!)(这个老师很难缠!)『彼此陪伴』(待会一起吃饭啊!)(周六有电影一起去看呗)。而当我们的生活圈子和生活内容不同了之后,原来用于交换的『交换信息』和『彼此陪伴』的价值不复存在,因此关系也就淡了。
 
当然,如果你在学生时代有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可能你还是会和他们保持知心好友的关系。但这并不会否定我们的价值交换理论:你们持续的好友关系,恰恰是因为『作为知心好友彼此说说心里话』这个价值持续存在。
 
从反面来讲,如果当年的老同学,跟你的生活有了新的交集,或者说有了新的价值交换点,你们的关系又会很快热络起来。因为构成了新的价值交换机制。
 
很多聪明的人也都已经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们的人际关系还是常出问题,为什么?对于任何关于人际关系的事,『等价交换』是需要『双方』都认为这个交换是『物有所值』的,双方都获益乃至满意的。这是一个主观的评价。
 
二、你提供的东西但是并不是对方想要的东西
因此实际上在对方看来价值交换是失衡的。比如说,你一开始送了对方草莓,对方回报给你苹果。看上去很好对不对?但实际上对方想要的是橙子,一开始接受你的草莓其实是因为礼貌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而由于你没有提供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实际上不是一个『等价』交换的关系,哪怕草莓客观上更贵,哪怕你其实更珍惜草莓。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呢?
 
一方面自己要观察对方的反映,对方对于自己提供的价值是否利用了,是否对她有帮助,她是否喜欢。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实在搞不清,不妨抱着诚恳的态度开诚布公地谈谈,询问对方的反馈。从建立良好关系的层面来说,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坦率地指出“你别这样做了,你这样做我不舒服”的人,因为他们省去了我们瞎琢磨和沟通的时间,也没有默默地不爽然后暗地里拖我们黑名单然后给我们小鞋穿。
             
三、拿来交换的价值本身没有变化,但由于对方对这个价值的评价发生了变化,也会造成价值交换的失衡。
你当时一起打游戏认识的好朋友,在你们日日夜夜打游戏的时候,你们好的可以同穿一条裤子。但当你后来不喜欢打游戏吧了,即使他提供的“我愿意陪你打游戏,anytime”的价值就下降了,如果没有别的价值的话,你可能还是情愿让他穿他自己的裤子。
 
四、不是交换的价值本身,而是我们多出来的嫉妒心、攀比心、自利心
中国有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种更通俗的表达方法是『枪打出头鸟』,无论你喜欢与否,人们就是会或多或少地讨厌身边那些优秀的人——个人分析,这是因为,这样的人的存在,会让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相比之下很差劲。
 
说这么多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举例说明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在于价值交换,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家明白,这个价值交换是不是健康是不是等价公平,是双方共同的主观观点决定的。
 
因此,切勿有『我这是好东西』『你不识好歹是你的错』的想法——我们的标准是『对方(想要什么)』而不是『我们(自己觉得什么是好的)』。简而言之,不要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