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

首页 - 心理知识 - 情绪障碍

如何在疫情期间调整自己的情绪

24 - Apr - 2020

浏览数:42

作者:京师辅仁心理咨询

  疫情期间,心理问题常表现为将疫情威胁严重化、紧张焦虑,各种躯体不适、失眠、反复关注疫情信息、过度消毒防护等,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面对疫情,很多人都会产生恐慌心理,担心自己不知何时已然“中招”。但与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大家都明白,感染与否的结果并不会因为恐慌而改变。我们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学会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
  1、信心与知识缺一不可
  首先,我们要树立信心,相信人类一定可以战胜这次突发事件,相信医学专业人员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其次,一定要了解和学习关于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如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传播途径、个人防护措施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三,通过权威可靠的信息来源,了解疫情发展动态及动向,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调整应对病毒的方式。最后,不可轻信传言,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2、主动出击做好个人防护
  想要把新冠肺炎拒之门外,关键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这也是克服恐慌心理的主要环节。对于新冠肺炎的公众防护措施,相信大家已经熟记于心了,比如,不串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等。新冠肺炎的传染性高,采取这些防护措施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盲目恐慌只会束缚我们的大脑,影响我们做出正确判断。因此,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力所能及的行动上,面对病毒,这也算是一种主动出击。
3、负面情绪亦是一种预警
       非常时期的情绪反应是人的生存本能。人类在面对危险时,心理应激反应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预警,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面对危机,人的心理自动释放危险信号,其目的是给大脑留下充分的应对时间。如果过分抑制或是逃避这种情绪反应,反而会增加内心的不确定感和恐慌感。此时,建议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去尝试接纳当前的负面情绪,这对于心理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4、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
     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们的生活状态打乱,但同时也给了人们重新审视自我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主动审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重新建立积极乐观稳定的工作生活状态,有助于缓解恐慌心理。同时,还可以完成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例如,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或学唱一首喜欢的歌,以暂时隔离对疫情危险的感知。总之,我们建议用积极的兴趣爱好代替消极的生活状态,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代替消极的等待。
5、保持一定的人际联系

 

 


尽管疫情期间不建议聚会串门,但不意味着自我封闭,寻求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是必要的。首先,当感到孤立无援时,应学会把情绪表达出来,获得能够获取的心理支持,使不良情绪有所释放。其次,保持一定的人际联系也是战胜逆境的好方法,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微信等方式和亲人朋友交流,这样既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风险,又可以相互鼓励,不让自己陷入自我孤立的心理状态。

 

 

 

 


6、尝试进行室内活动

 

 

 

  适当活动会使大脑产生神经递质的功能变化,让人产生愉悦感,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增加身体和心理的防疫力。疫情防控的要求使我们无法完全达到以往的活动或运动状态,但我们可以寻找适合自己及家人的休闲娱乐减压方式,比如,室内锻炼、打扑克、看电视电影、听音乐、朗读等。
7、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当负面的心理情绪反应持续时间过长,严重影响到生活状态,自己经过努力也无法进行有效心理调适时,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寻求一对一针对性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