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资讯

首页 - 京师资讯 - 新闻详情

孩子自卑、软弱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16 - Apr - 2020

浏览数:42

作者:京师辅仁心理咨询

  孩子的性格往往形成于和父母的关系,父母对孩子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不能过于强势,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就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辜负了父母、觉得自己很没用的心理负担,慢慢的就会导致孩子的性格软弱、自卑,一个性格软弱、自卑的孩子往往长大以后就会出现封闭、消极焦虑、抑郁的情绪,这样很难与他人建立持久稳定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关系。

 

 

  自卑、软弱的孩子或大人普遍会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1、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最好是能和事物、大自然和人们接触的,兴趣爱好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姿态,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人,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呈现开放的。如果一个孩子或者大人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其实就证明他对这个世界的姿态是封闭的。

  因为在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是离不开手机的对手机已经产生了依赖感,把手机当成了自己的小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他其实是有一些心理问题的。

  2、不喜欢社交,比较宅

  社交其实是不分年龄的,每一个阶段的人都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特别是小孩子,他更需要在关系中去成长。心理学家认为小孩子的性格其实就是在关系中形成的,当然也是在关系中展现的。

  比如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妈妈,会对孩子的自主性造成干扰,或者可以说会对孩子的自主性造成压迫或剥夺,很多的妈妈会严格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去教育孩子。

  这样的孩子是很容易变得听话、乖巧,很容易顺着妈妈的意愿来,但是这样的孩子会失去自主性,与此同时他会变得被动和消极。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在外在的空间里不能做自己,特别是当作自己的时候,要受到责骂和惩罚,那他就倾向于关闭自己,这就是消极和被动,这就是宅的根本性原因。

 

 

 

  性格是在和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一个人之所以自卑,往往是父母没有鼓励他做自己,于是孩子就会觉得在和父母的关系里,自己是不好的,这就是最开始的自卑,既然自己是不好的,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都是不好的,不被喜欢的,那就尽量不要表现了,这就形成了被动和消极。

  比如,一个孩子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他就会认为小伙伴不喜欢自己,老师不喜欢自己。长大了,也会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喜欢自己,于是他就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了。和没有情绪、情感,不会不喜欢自己的手机在一起,当然现实生活中,一个自卑的人未必有这样明显的想法的,但是潜意识里面一定是有着这样的心理反应的。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先要觉察到这样的心理反应,然后再去关系中重新一点点做真实的自己,当然这更多的是对于一个成年人自我发展而言的。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们要做的就是在社会规范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做他们真实的自己,给他们足够的支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予以尊重,以此和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这个关系将会是他们此后发展一切关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