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生群体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强迫症心理,这一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为教师的教育指导带来了影响。面对这样的状况,需要对小学生的强迫症心理障碍进行整体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有效的疏导方法,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一、小学生强迫症心理障碍的表现
小学生的强迫症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强迫观念以及强迫行为这两个方面。
第一,小学生强迫观念表现。
(1)被污染的恐惧。如不愿意和其他同学接触;害怕粉尘、墨水、颜料等。
(2)强烈要求对称。如系鞋带也要求两边一样。
(3)过度担忧生病、受伤、死亡。如担忧自己重要的人的安危,担忧自己染上了某种严重疾病。
(4)强迫顾虑。如大脑当中持续显现自己伤害他人的想象。
(5)强迫回顾。强迫自己反复思考同样的问题。
第二,小学生强迫行为表现。
(1)强迫打扫。持续洗手,反复擦拭桌椅板凳。
(2)强迫数数。如在上下楼梯时数楼梯数,如果数错则重新爬楼,直到计数正确为止。
(3)强迫检查。不断检查是否带齐了学习用具。
(4)强迫排序。桌面上的书籍和工具都要摆放整齐,不能有丝毫混乱。
(5)强迫性仪式动作。午睡要按顺序脱衣,把鞋服放在固定位置。
二、小学生强迫症心理障碍的疏导方法
1.做好认知指导,奠定强迫症心理纠正基础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同时也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一个显著原因,就是不少学生存在着强迫症心理障碍,导致学生不能有效投入课程知识学习和练习中,降低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中的强迫行为与强迫观念,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困扰,也让学生出现较大的心理矛盾。纠正强迫症心理,首先需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干预和指导,促使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强迫症心理障碍给自己学习生活带来的危害,在思想及行动上高度关注自身的不良心理问题。在引导学生认识强迫症危害的同时,教师还需要耐心告知学生心理强迫症是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得到纠正和突破的,消除学生忧虑和恐惧情绪,让他们增强信心。
2.加强心理支持,提升强迫症障碍疏导效果
强迫症心理障碍是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教育效果,就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对学生的强迫症心理进行有效纠正。在心理支持方面,首先教师要表示对小学生的理解,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分析,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不良心理与表现,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突破心理上的困惑和障碍。
由于教师在给予学生心理支持方面作用突出,所以通过心理支持疏导学生的强迫症心理,需要保证教师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以便用个人的情绪状态和良好心理带动学生,指导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技巧和方法,督促学生成长与进步。
3.注重情感教育,巩固强迫症心理疏导成效
情感教育本身就是课堂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疏导不良心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高度重视情感因素,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成长历程中的积极情感,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态度,培养他们的乐观品质,与学生构建良性师生互动关系。在情感教育中需要换位思考,给予学生必要的理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用积极情感温暖学生。
强迫症是小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良好的认知能力,一旦出现理想与现实错位,就会出现心理矛盾与冲突,最终诱发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危机。强迫症心理使得小学生存在自我强迫和自我反抗,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因此受到不良影响。对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文献引用 《小学生强迫症心理障碍疏导方法》 倪典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