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系列问题

首页 - 心理知识 - 儿童青少年系列问题

中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9 - May - 2021

浏览数:42

作者:京师辅仁心理咨询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从客观上讲,通过研究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因素:
 1、生理缺陷的影响
  一些同学因为个子矮、容貌差、身体残疾或智力不太高等原因,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不起,因而怕与人交往,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怨自艾、轻视自己,从而产生自卑感;
 2、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少同学因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经济状况不好、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而造成肉体的痛苦和心灵上的极度自卑。
 3、学校教育的影响 
  有些学校不重视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导致一些同学在学校常常受到责备、讥讽、冷遇、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在集体中抬不起头,或因为成绩差,表现不好得不到老师的悦纳,这便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4、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各种社会关系显得极其复杂,一些同学在社会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认为社会大复杂,人生之路大坎坷、太曲折,认为自己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从而感到前景渺茫,悲观失望。 不过,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上述因素,并不是所有遇到这些 情况的同学都会自卑。同样的挫折、困挠、失败,同样的客观条件,使人产生自卑心理,也可以成为鞭策,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当然,自卑心理的产生,除了有客观因素以外,在主观方面也有其内在的根源。 
(1)性格软弱。
  这是自卑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病源。性格软弱的同学,一旦遇到困难或身处逆境,就会束手无策,甚至一蹶不振,这容易导致他们性格内向、孤僻离群、多愁善感、意志脆弱、缺乏自信。 
(2)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不少同学没有一个客观、正确、科学的自我认识,他们好高骛远,志大才疏。青年人一般好胜心强,则这种失败感很容易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大起大落,灰心丧气,进而产生“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料”的自卑心理。
 可见,自卑心理的产生有其客观方面的因素,而自卑感一旦形成,若不是及时克服,还会不断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引导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对策思考。我们对中小学生自卑行为应预防与疏导相结合,贵在早,贵在细,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1、多赏识赞扬,少批评指责。谁也不喜欢总是受数落、 指责。孩子是越表扬越上进,越批评越下滑。说你行,你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少揪住不太重要的小缺点大做文章。 
  2、放低标准,给孩子减压。家长和教师不要总盯住分数不放,要重过程不重结果。要从长计,不要把目光锁定在眼前,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得理解和宽容。不要期望值太高,去追求完美无缺,孩子不可能样样出色。 
  3、培养特长,相信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性格、学习风格、行为都有很大的不同。孩子与孩子之间有 许多不同,不能拿不一样的两个东西去比,不同并不是差距,正是创造世界的多彩。
  4、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孩子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的认识,是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的基础。要引导孩子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优势,只有不断发挥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彻底克服自卑,而走向自信。让孩子积极地运用自我暗示,努力增强自信心。
  5、确立合乎实际的目标,教导孩子进行自我激励。要引导孩子懂得: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可操之过急,目标不可定得太大太高,不然就容易受到挫折。如果目标本身较大较高,可 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子目标,一步一步去完成,这样就易于打胜仗,而每次的成功都是对自己的激励,这有利于提高自信心。
  6、学会善待失败与挫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归因”,面对失败,要有清醒的认识,失败只是经历而绝非人生,失败有时是清醒剂,有时又是加压泵,它能使人重新认识环境和困难,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最终走向胜利。 
  7、引导孩子学会后天的补偿。有些学生因自己矮小、长相不好或某些缺陷而陷入强烈的自卑中,这时可以帮助他们通 过“补偿”的办法,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或充实自己的内心来实现平衡。
  学生们只有明白了:丑陋不可怕,我们可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笨拙不可怕,我们可以有勤奋的精神,只有失去了自信才可怕这一道理,才可能真正下决心,克服自卑心理。
文献引用 《中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牛云中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