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交恐惧其实是社交障碍的一种,社交障碍可以具体分为三个类型:社交心理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和社交功能障碍。
社交心理障碍:有社交心理障碍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会毫无缘由地感到紧张、恐惧,甚至语无伦次。人类有群居的属性,群居就需要相互交往,良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人内心的孤独感、寂寞感、空虚感、恐惧感和痛苦感,使一些压抑在心头的负面情绪得以及时宣泄。但是,一些人由于生长环境、教育方式、思想观念、人格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在本该正常的社会交往中,不敢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内心紧张、心理恐惧等情况。这种情况并不只是成人有,一般是从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来,通过数年的积累后,形成牢固的人格特征。
以下是具有社交心理障碍的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类型:
①恐惧心理
在一些社交场合下(如上学时期在班级里、公司每次开会、在餐厅吃饭等),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手心冒汗,严重的甚至躲在某个角落里害怕见人,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社交恐惧症。即使他们各方面都很优秀,甚至也很自信,家庭生活、工作方面都挺不错,但是一到这些社交场合,马上就产生恐惧心理,而且无法自已克服。
②自卑心理
有社交障碍的人,会在社交的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比如遇到某方面比自己优秀的人,他会在内心无意识的与别人进行对比,从而迅速产生因为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同时会使这种自卑心理开始泛化,开始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在以后只要想到要与人交往,内心就会产生抵触,害怕再遇到比自己“优秀”,比自己强大的人,,开始否定自己的价值而抬高别人的价值。为避免盲目的和人比较,需要正视自己,接纳自己不优秀的方面,肯定自己现存的优势和价值,和自己的昨天进行比较。
③孤僻心理
孤僻心理的人,性情孤独且不太合群,不能与人保持正常的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一般有孤僻心理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认为其他人水平不行,没有崇高的理想,所以不愿与别人为伍;另一种是经常受到家人或老师等亲人的否则、打击,也可能是从小到大家庭环境不够和谐,父母总是吵架,动不动就闹离婚,孩子内心十分缺乏安全感,担心和别人建立了友谊会又会失去,不愿接受这种痛苦,干脆不去建立友谊。
封闭心理一般是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由于一些生理上的变化,而表现出的一种不愿与父母进行深入沟通,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的心理现象。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成年人也会产生封闭心理,而且在35--50岁之间的人容易产生封闭心理,以前很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不愿意去做了,以前经常一起玩的朋友,突然不怎么联系了,平时只要不上班就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自我封闭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通过自己的努力又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引起个人的焦虑,就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降低挫折感。还有些人受社会错误观念的影响,如“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降低了社会交往与自我表现的程度。
社会交往是一项最基本需求,我们通过社会交往来传递情感,满足社会与精神需求。而有社交障碍后,所需要情感不能得到传递,长期的压抑,就容易影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