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

首页 - 心理知识 - 情绪障碍

关于攀比的误区

26 - Dec - 2020

浏览数:42

作者:京师辅仁心理咨询

一提到 “攀比”,我们往往会与焦虑、不幸福关联,常常听到诸如“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比较的少”的言论。很多文章也说不要攀比,事实上,或许是我们把“攀比”看得太局限了,攀比心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关于攀比的误区:
1.认为比较是不好的
比较是不可避免的。研究发现,相比之下,跟身边别人比较能帮助我们更快的了解自己当下的状态如何。
 
如果我们想了解自己毕业后的状态,可能需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性别、上学情况、社交、工作城市等,才能进行判断,而这些信息可能是无穷尽的。但和学校时与自己差不多的同学比较,只需要比较特定信息。比较思维节约了认知资源、处理信息更有效率。
 
我们无法停止比较的思维,有趣的是正因为比较是主观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比较的方式,来调节比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2.很多人认为和不好的人比等于认怂
偶尔的下行比较,能提升幸福感。成长过程中,我们很多人都养成了上行比较(和优秀的人比)的习惯,却也常常会在其中感到挫败,而偶尔向下看一看,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下行比较,可以促进一个人的自我接纳。
 
下行比较不是去认同与自己差的人在同一水平,放弃变得更好的愿望,而是在暗淡的日子里,通过和较差的人比较,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前行的力量。
              
3.跟优秀的人比就会焦虑沮丧,觉得自己不够好 
摆正心态向上看,可以避免受打击。上行比较常常产生三种情绪:
①恶性嫉妒:对别人拥有的东西具有敌意,感觉不公平。影响:可能损害人际关系,容易引发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
 
②良性嫉妒:渴望获取他人拥有东西的渴望和动力。影响:可能产生自卑感、有沮丧、焦虑情绪,但会产生立刻改变的动机,提升自我。
 
③钦佩:对他人成就的欣慰之情。影响:激发自我改变动机,行动可能会有延迟;渴望个人成长,对钦佩人进行学习和模仿;称赞对方,并希望与对方建立联系、形成同盟。
 
很多时候,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了解自己,我们之所以痛苦,或许是因为我们总想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评判自己的生活。比较只是一种了解自己的手段,莫被攀比心理蒙蔽里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