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

首页 - 心理知识 - 情绪障碍

不思进取的表现

14 - Nov - 2020

浏览数:42

作者:京师辅仁心理咨询

很多人都在走“没出息”的路:年纪轻轻时,觉得什么差不多就行,追求“佛系”,提前过上了养老的生活;人到三十,觉得还有太多事没做过,还有太多不甘,难免因为心痒冲动,也因为没了试错的机会而后悔。
 
如果你的生活中有以下迹象,也许就在暗示:你正逐渐丧失对人生“狂妄”的底气,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1.严重的拖延行为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四六级没过,告诉自己“算了,下次再考”;没去上课,宽慰自己“反正不点名”;接到面试,对自己说“随便准备下就好,反正还有其他通知,总有一个能过……”
 
过着佛系的生活,做着暴富的美梦,把希望寄托于转发锦鲤……转了一整年,也没见哪条真的起了作用。想做的事情很多,却不肯付出一点时间精力。很多人大学的时候,应该就对这种事体会颇深:学期一开始老师就把论文的题目定下了,学生们心中也有这回事,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需要写论文。明明有一学期的时间准备,但最后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挂?大多数人的论文都是截止日期前的最后一晚赶出来的。平时总觉得时间还多,接近截止日期时,发现浪费的时间都会让你付出代价,手忙脚乱交上去的东西,有多少水分大概也只有自己才知道。
 
有多少个借口逃避现实,就有多少压力被攒下,让一个人的生活失去控制。“你对生活撒的谎,生活一定会还给你,没有侥幸。”努力是幸运的基础。人们期待“如有神助”——那个神,是我们自己。别总想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下一句可是:“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做事犹豫不决
“成千上万的人虽在能力上出类拔萃,却因为犹豫不决的习惯错失良机,而沦为平庸之辈”。因为害怕犯错,做决定时往往会反复权衡利弊,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偏偏,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犹豫会磨光一个人的冲劲,因为感情与理性的较劲,往往不会有结果。
 
比如,也许现在的工作让你感觉很不爽。每一周都过得十分崩溃,没有一天不想着逃离。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边不敢离开,一边想着如果离开了就能获得怎样的自由。仔细想想,纠结之前,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如果想不清楚,大概换一个地方,也会是和自己的内心纠缠、继续犹豫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直到退休为止……
 
3.把三分钟热度当“热爱”,做什么都浅尝辄止
报了钢琴班,因为五线谱太麻烦就不学了;办了健身卡想要练出马甲线,可一年只去了一次健身房;决定早起背单词练口语,几天后觉得早起傻一天就放弃了;到最后,羡慕别人多才多艺……
 
对三分钟热度,我们似乎可以用生理特性来解释:开始接触一个新习惯时,身体会相应地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作出反应——用自发抵抗新变化来维持现状大部分人做事,新鲜感一过,就会选择懈怠甚至置之不理。可那些令人羡慕的人,往往就是多坚持了那么一下。“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4.没开始过,就觉得自己不行
在一个安全平稳的环境里待久了,身边的一切都与这个环境息息相关,工作、朋友、社交……你很难接触到新鲜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就会变成坐井观天的青蛙:看不到外界的剧变,杀死了其他的出路,在变化来临时,只能措手不及。
 
“你注定要做一件只有你自己能做的事”,也就是说,要不断尝试,不因为一件事的成败判断自己是谁。“你什么都害怕,就什么也得不到。”
 
5.表面上佛系,事后羡慕别人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凡事差不多就好。”“佛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也总有人喜欢如此形容自己:看淡一切,随遇而安。可为什么还是焦虑?大概是为了佛系而佛系,掉落在标准之下的能力撑不起野心。
            
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工作应付着完成,日子过得差不多就好。想着要再拼命一把,却被家人“这么大年纪了,别瞎折腾”的“劝告”就说服……若是真的想开了,能做到自洽,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可看到别人继续进修时又很羡慕;看到同事不断晋升,觉得又觉得是命运不公。“害怕冒险,一点错也没有,但你更应害怕无力改变悲惨现状的自己。不要拒绝竞争和改变,悲惨地待在原地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欢迎来到现实世界。“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活得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