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

首页 - 心理知识 - 情绪障碍

强迫症与心理咨询

28 - Dec - 2017

浏览数:41

作者:心理咨询

??认知行为治疗由Aaron .T .Beck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矫正不良认知,达到缓解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模式的心理治疗方法,可对强迫症产生不错的疗效。

1. 理解强迫症状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治疗的关键首先要对强迫症状有正确的认识。从认知-行为理论分析晓鑫的强迫症状显示:1晓鑫有闯入性、反复出现、引起紧张、害怕的强迫思维---关于父母死亡及自己考不上大学的想法,如“妈妈死了”“我考不上大学”;2也有为了减轻焦虑的强迫性行为反应,表现为多次重复自己当下的行为,中和想法;3晓鑫还采取了压抑想法和回避的策略来避免出现令人紧张害怕的想法。由于晓鑫在采取强迫性行为反应后焦虑紧张减轻,那在下次出现强迫思维时更容易采取强迫行为。但强迫行为做得越多,闯入性强迫思维也出现得更多,形成恶性循环,直到精疲力竭。此外,强迫行为、压抑想法、回避的行为将会强化强迫思维,使她觉得不这样做想法真的会变成事实,恐惧的想法似乎更加真实。正是晓鑫的斗争,让这些令人恐怖的想法越来越猖狂,就好像拍皮球,你拍得越狠,它反弹得越高。

2. 改变对强迫思维的认知

强迫行为不是由于强迫思维引起,而是取决于患者如何评价强迫思维。他们往往将强迫思维的出现及其内容解释为是一个要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征兆,正是这种不良认知使强迫思维成为一种痛苦体验,成为一种要采取行动的指令,接着就出现了强迫动作、中和策略、回避等。在晓鑫看来,出现“妈妈死了”这样的闯入性想法就意味着要发生这样的事情,晓鑫还认为有这样的想法说明自己不孝顺,觉得自己是个坏人。正是由于以上的歪曲认知,才引发了晓鑫的焦虑、紧张害怕,甚至心底的自责。为了消除负性情绪,于是有了强迫动作、压抑想法和回避等行为。在晓鑫的治疗过程中,改变晓鑫对强迫思维的态度,矫正歪曲认知,区分“想法”和“行为/事实”就显得非常重要。

3. 暴露与行为阻止----打破强迫魔咒的关键

暴露与行为阻止,顾名思义,将患者暴露于他所恐惧的情境中,且不采取强迫行为。为什么要把晓鑫放在她感觉紧张害怕的情境之中,而且这些情境是她花很多力气想要回避的。因为如果把一个人暴露于他所恐惧的情境中,他的焦虑会逐步下降。通过暴露,焦虑与某个强迫思维之间的联系会逐渐被打破,强迫行为与焦虑缓解之间的联系也会被打破。如果反反复复暴露于这样的情境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的阈值也必然会下降。

在晓鑫理解了暴露与行为阻止的原理后,我们需要一起商定全面细致的“暴露与行为阻止”计划。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强迫思维或情景诱发晓鑫焦虑的程度,从0-100来进行评分,其中0表示没有一点焦虑和痛苦,100表示最大的焦虑和痛苦,按照情景或想法令其不舒服的程度,从轻到重排列;第二,识别面对焦虑时采取的具体强迫动作。收集了以上的资料后,将根据焦虑程度来实施暴露,一般从诱发中等焦虑的情景或想法开始暴露,在暴露过程中,坚持不对闯入性的强迫想法做出反应是打破强迫魔咒的关键。

4. 调整生活状态,学会自我放松

强迫症患者应适当地的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如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减轻了生活、学习上的压力,进而引发强迫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也就会逐渐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