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 Apr - 2017
浏览数:42
作者:
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很多孩子都陷入了没有妈妈或者没有爸爸的生活,这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健康成长呢?单亲家庭的孩子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呢?
对于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1.给孩子充分的爱抚
有些家庭解体后,抚养孩子的一方拒绝另一方来看望孩子。有些父母还告诉孩子:“是你爸爸不要你了,他走了。”或“是你妈妈不要你了,她走了。”这些做法不但剥夺了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以致爱的权利,而且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有位母亲离婚后把自己的仇恨转嫁给孩子,从小教育女儿,男人不是好东西,离他们远点。结果这个女孩从小到大不敢和男性接触,恨男人,厌恶男人,最后导致性变态。母亲自私的感情,毁掉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父母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负起对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爱抚中健康成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改变对他的爱。无论父亲或母亲是否和他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着要甩掉他,不爱他。
2.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竞争的牺牲品
有些父母离婚后都想要孩子,于是,双方争着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以讨孩子的欢心。有的父母相反,谁都认为孩子是负担。无论是哪种,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孩子学会了控制父母,利用父亲的力量去控制母亲,利用母亲的力量去控制父亲,变得自私、虚伪、爱说谎。父母在离婚后,仍应注意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并用挚诚的爱心赢得孩子的尊敬与回报,而不应让孩子成为彼此竞争的牺牲品。
3.不要让孩子充当丈夫或妻子替代角色
离婚后的父母,往往感情上孤独、寂寞,容易把孩子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同时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对父母不健康的依赖性,无法独立。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依赖也越来越重,使孩子感到精神压力,这种精神压力超越了孩子能力所承担的程度,扮演了替代爸爸、妈妈的角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有一个男孩,自幼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和母亲盖一条被子,母亲在儿子身上得到了慰藉,儿子也习惯在母亲的怀抱中进入梦乡。母子在睡前总是爱抚一番才入睡,这在孩子幼年是无妨的。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终于有一天,和母亲发生了性关系。事后,这位男孩由于忍受不了心理压力,导致神经错乱。母亲畸形的感情替代,给孩子带来了终身痛苦。
夫妻离婚后,应和其他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不要因此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
4.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离婚,孩子往往心情不好,不喜欢社交。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根据他们的年龄,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让他们和伙伴们在一起游戏、学习,使他们变得心情舒畅、开朗、活泼。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如让孩子去学乐器、唱歌、绘画等。孩子有了兴趣爱好,精神生活充实了,也会尽早从父母离婚所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尊重。 老人要体谅小辈,小辈要孝敬老人。婆媳不和是常见的家庭矛盾,需要双方多多努力,相互谅解,夫妻俩更要相亲相爱,同心同德。
第二、父母之间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吵吵闹闹,甚至打架。 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惊吓,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三、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气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重要的决定,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一起协商后作出,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若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四、要力求使家庭的气氛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 若家庭气氛太沉闷、太压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不愉快,不应该将它带回家里来,更不应该将它朝孩子发泄。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学回来,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看看电视,这样看起来好像耽误了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生活,活跃了气氛,终究是得大于失的。
最后,父母们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注意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 一个人文化修养好,有较丰富的内涵,才会有文明的举止,高雅的爱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人。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气氛。
心理咨询: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情绪不稳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正在哭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个有趣的事所吸引,眼泪还挂在脸上就破涕为笑;或者刚刚还很高兴的孩子会因为一点委屈而突然大哭。孩子年龄越小情绪不稳表现得越突出。二是由于成人管教方法或态度上的问题。如娇惯孩子,养成任性的坏习惯;成人喜怒无常,在孩子面前不控制自己,影响孩子等。怎样对待情绪不稳的孩子呢?
1、给孩子建立必要的生活常规。成人要帮助孩子安排一个安全、可预测、孩子乐意接受的生活常规,并考虑活动内容动静交替、生动活泼和多样化,用丰富有趣的生活内容吸引孩子,使孩子乐于按时进行每项活动。注意不要轻易破坏常规,这样孩子就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不能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生活有规律,较易保持稳定的情绪。
2、为孩子创设一个安详、和谐的家庭气氛。成人在家中交谈和颜悦色、轻声细语,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情绪极易受环境影响,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较稳定情绪的形成。
3、发挥榜样作用,用积极稳定的情绪去影响孩子。成人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喜怒无常影响孩子。常有这样的父母,自己高兴,就逗孩子笑,自己生气就冲孩子发火,甚至拿孩子当出气筒,惹得孩子大哭。在孩子哭闹时,成人也要表现得泰然自若。情绪是易感染的,成人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孩子自然也会受其熏陶。
4、克服孩子的任性,消除消极情绪。任性的孩子情绪极不稳;别人顺着他,他就高兴笑,稍不如意就发脾气哭。成人要态度冷静、方法灵活地去纠正孩子的任性。如采取暂时回避法,不理睬孩子的哭;用有趣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力。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告诉他:那样任性不好,为什么不好。
天天快上小学了,可还是个让人心急的“小磨蹭”,做起事来总是慢吞吞的。从吃饭穿衣,到画画儿、写字、做游戏,他的作业永远不能按时做完,常常忘掉该做的事情。每当需要为某事做好准备时——上学、上床、洗澡、去亲戚家,如果父母不冲天天大叫“现在,现在就做!”他是决不会准备好的。
对此,天天的父母也很犯愁,曾特意带着他向专家请教,问天天是不是脑袋笨。
对于像天天这样做事磨蹭的孩子,父母们还可能会这样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做每件事都磨磨蹭蹭的?他是不是从我这里遗传了拖沓的基因?因为我做事就是那样的。”或者“我们家没一个人做事拖拖拉拉,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拖沓只是一个习惯,并不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也不是性格缺陷。家长在着手帮孩子改掉这个毛病时,必须让孩子知道这一点:拖沓是我们都可以改变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的确是很常见的,但除了极少数外,通常并不是因为孩子“脑袋笨”造成的。就拿天天来说,当专家对他进行面对面的观察和测试后,发现他的智力在同龄中属于中等水平,而且通过对他进行多项非智力因素的测查,证明孩子的发展都不差。
造成孩子做事慢的因素通常有两个:一是孩子“手笨”,即做事情时,动作不熟练。由于孩子的神经、肌肉活动不够协调,同时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导致他做事情比较缓慢。二是孩子的时间观念差,做事情缺乏紧迫感。也就是常说的“慢性子”。孩子的时间概念通常要到5岁左右才开始形成,而大约在8岁以后才逐渐稳定。
此外,孩子的磨蹭行为还可能与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有关。有的家长平时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报,有的家长也会因疲倦或懒惰做事拖时间,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沓等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不妨先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榜样。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磨蹭的坏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这些游戏玩多了,孩子可能觉得没趣,这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继续做下去。
2.如果孩子爱磨蹭是由于时间观念差造成的,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在孩子开始做一件事之前为他规定时间。父母先估计出孩子尽最大能力能够完成此事的时间,并以此作为时间限制,然后根据孩子完成的情况,给予表扬、奖励(或无奖励,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在开始设计时间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核对。孩子做事,家长为他计时,告诉并夸奖他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积极性。
3.让孩子按时做事。磨蹭这个习惯,不光存在于学习中,也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穿衣、吃饭、玩耍等。所以要克服这个毛病,必须从不同角度着手,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些改正方案。做什么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都做好假定,在假设的时间以内(当然能够越快越好)保证质量地完成。
做完以后,可以共同讨论,对方案进行调整,争取下次做得更好。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在进行这些计时活动,如阅读、答题、劳动时,如果家长能够与孩子一起进行,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亮亮今年4岁半,大班,每天入园时紧紧抱着父母不愿离开,教师从父母手中接过他时,便大声哭闹,使劲用脚踹老师。待父母刚离开,就挣脱老师,跑到活动室窗口对着外面大声嚷嚷:“老师打我!老师打我!”引起老师极大的不安和烦恼。其父母听到喊叫,又立即返回,百般唠叨,如此反复多次,小名仍然哭闹不休,最后虽然勉强与父母分离,但整个上午在幼儿园哭闹不止,敏感、胆小,不会与小朋友交往,经常被同学孤立,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摔到在地,别的小朋友笑他,他反而很自豪的跟着傻笑不肯起来。吃东西狼吞虎咽,即使嘴里塞满了食物也不停止。紧张时喉咙里会发出声音,不停的挤眼睛。
原因分析:
这是典型的入园焦虑,导致亮亮产生入园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对亮亮的过分宠爱和教养态度不一致所致,小名为三代单传的独生子,在家被捧为“小太阳”,全家人对他注入了无微不至的溺爱,因为父母工作较忙,还特意把外公外婆接到北京来照顾他,亮亮的任何要求都能得到外婆的满足。但因为带亮亮的外公外婆生活在农村,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无法容入城市的氛围,结果每次他们带亮亮出来玩时,总是避开人群有小朋友的地方,导致亮亮没有接触同龄人的机会,没有发展出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使得亮亮在幼儿园里经常处于被孤立和不受欢迎的位置,如果他的抚养人经常鼓励他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那么他很容易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就会很快的接纳别人和认同自己的能力,并能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就不会出现现在的不能适应幼儿园的自我封闭状况。
针对亮亮的入园焦虑应该运用消退法,不理会他的哭闹行为,入园时,任由他哭闹,直到苦累了安静下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如笑比哭好的讨论,从而解决孩子的认识问题,让他明白笑比哭好的道理,这样哭闹行为将自然减少;然好在开展找朋友的游戏,教会亮亮如何认识同伴,如何与同伴建立友好的关系,当他学会了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就会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愉快,这快乐也会吸引他回到园内,帮着他与依恋对象(父母)分离。
在人们眼中,斯科特•汤普森(Scott Thompson)是个聪明的人。可这位雅虎(Yahoo)新任首席执行官却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只拿到会计学学位、却宣称自己拥有计算机科学和会计学双学位,这实在是一件傻事。
帝亚吉欧(Diageo)的那些人很有可能也足够聪明。但他们最近阻止一家小型酿酒商赢得某奖项的行为,着实是蠢得出奇。
摩根大通(JPMorgan)的银行家们无疑是聪明的。你也许会说,他们简直聪明过头了。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赔掉20亿美元,按照其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说法,他们“做了错事,行事草率,并且还做出了糟糕的判断”。
我们犯下的小错往往给我们惹来了最大的麻烦,几乎总是如此。我们知道做这些事并不明智,即便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我们也明白这一点,可我们还是照做不误。
对于聪明人犯低级错误的现象,如今有了一个新词:“理性障碍(disrationalia)”。其创造者、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心理学家基思•斯塔诺维奇(Keith Stanovich)认为,我们的身体中存在一种“预置程序”,在它的影响下,我们会做出一些糊涂事。原因之一是我们会高估自己。我们还会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看法。并且,我们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
要想了解人类的“理性障碍”有多严重,看看我自己就行了。就在上周,我在一间开放式办公室谈论一名同事时,说了一些不太客气的话——结果发现此人就站在我的身后。相对而言,我由于失礼而犯下的错误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幸运的是,它的“科技含量”没那么高。我身上没有携带麦克风,也没有与其他任何设备相连,当时在场的只有三个人。
由于与大众“互联”,许多小的过失不再只是无关痛痒的过失,它们能被极度放大。互联网让人们轻而易举就识破了雅虎高管的假学历,并在全世界引发了人们对于“造假门”事件的强烈不满。
电子邮件——以及手机短信——仍然是小问题升级为大麻烦的“最快捷”方式。绝不要在工作邮件中谈论任何你不想让其他人知道的事——对于这一点,不要以为我们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靴子只不过还没有落下而已。
高盛(Goldman Sachs)的员工可谓是聪明绝顶,而一些有违道德的电子邮件也曾经令高盛勃然大怒。但这都无法阻止高盛前交易员法布里•托雷(Fabrice Tourre)在电子邮件中炫耀,他所创造的一种投资产品就像是“纯碎的精神自慰”,市场竟然愚蠢到无法为其定价。最近,高盛再次陷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的境地,它试图从电子邮件中找出那些一直以来似乎都将客户称为玩偶的捣乱分子。
问题不仅仅在于,我们对自己在电子邮件中说了些什么毫不在意。我们甚至还把收件人弄错。在电子邮件发明十年后,我们还是没有学会在收件人一栏中输入正确的姓名。
上周,东密歇根大学(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误将全体学生予以开除。校方把一封原本应该发给少数学生的电子邮件发给了所有人。它在电子邮件中说,由于学习成绩未达标,他们已被学校开除。就在我听说此事的同一天,我收到了我那通常而言堪称科技高手的儿子本打算发给朋友的一条短信,他在短信中抱怨,他的母亲已经变成了一个疯女人。
我们有可能吸取教训么?对我来说,情况并不乐观。上周,我郑重发誓永远不会说出任何有关第三方的言论,除非我被锁在一个隔音的房间里。但我以前曾经许下过无数次类似的誓言,常常是以食言告终。
我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的专家论文,其中似乎存在一种共识:防止犯下小错的唯一方法是弄明白我们为什么会犯下这些错误。
我知道我为什么会说别人的坏话:为了取悦和我谈话的人,因为我喜欢把我心中所想的说出来。
我也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要篡改简历: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优秀。我认为,人们对奖项做手脚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最为重要的是,我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草率和粗心,因为这要比认真少花很多力气。而其中最容易理解的是我们为什么总是认为我们会逃脱惩罚,因为我们上次逃脱了,因为我们知道其他人逃脱了,因为我们希望这样认为。
我理解所有这些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我还明白,理解这点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任何一家认为能够通过一些规定和道德课程就治愈我们的“理性障碍”的公司都不是在犯小错。它犯下的是大错。
电话:13810299763 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