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

首页 - 心理知识 - 情绪障碍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强迫症?

07 - Aug - 2024

浏览数:31

作者:心理咨询

强迫障碍又称“强迫症”,是一类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多数患者认为这种没有必要或不正常,但是却无法摆脱,经常干扰日常活动,让自己和身边的亲友都非常痛苦。


强迫症较为常见,是仅次于抑郁症、酒精依赖和恐惧症的第四个心理疾病。世界范围内12个月患病率1.1%-1.8%。我国部分地区强迫障碍的患病率为0.26%-0.32%。儿童期男性更易患病,成人期女性患病率略高。平均男性发病年龄比女性早,约25%的男性在10岁前发病。男性以强迫确认,和对称性为多,女性以强迫清洗为多。


强迫障碍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呢?

男性多与学业成绩、升学就业等竞争性环境、事业上的挫折,过度疲劳等有关;女性多与异性关系、结婚、怀孕、生育、家庭内纠纷等有关。


强迫障碍的症状有哪些呢?

主要从两大方面来看,分别是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指:

感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显著的焦虑和痛苦。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一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如总问为什么、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性回忆过去的经历、往事(通常是让自己难堪的)、强迫性的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声音等。


强迫行为指:

个体感到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检查)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计数、反复默诵字词)是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执行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如强迫清洗、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整理、仪式化行为等。


根据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标准,将强迫障碍的判断规定如下:

1.具有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

2.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耗时1小时以上),或这些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3.此强迫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4.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