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 Aug - 2024
浏览数:26
作者: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青少年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拓宽了视野,也埋下了成瘾的种子。国家卫健委统计的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网络成瘾的发病率是6%,而我国的比例已经高达10%。网络成瘾问题在青少年中频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网络成瘾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赌博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等,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最为常见。
1.多巴胺:多巴胺是与快乐感、满足感、动力和注意力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升高,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数字活动可以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也就导致个体产生重复使用的欲望。
2.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是大脑的前部区域,与决策制定、控制冲动和自我控制有关。青少年时期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迅速,过度使用互联网可能影响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导致冲动控制和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直到20岁以后,这一区域才趋向成熟,在此之前,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薄弱。
1.逃避现实与压力缓解:个体可能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挫折(如学业失败、人际关系问题)或负面情绪(如孤独、抑郁、焦虑)而寻求网络作为逃避的手段。尤其是氛围不和谐的家庭,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进而沉迷网络。
2.自我效能感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感到缺乏成就或不被认可的人可能会在网络游戏中通过升级、获胜或在虚拟社区中获得地位来满足这种需求。这种即时的正面反馈机制容易使人沉迷。
3.社交需求与归属感: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社交需求,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或有社交障碍的人来说,网络提供了建立联系和归属感的平台。在线社群、聊天室和社交媒体可以让人们感觉被接纳,减少孤独感。
家长应明确自身在青少年网络使用中的监管和引导责任,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减少自身过度使用网络的行为,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家长应与孩子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和需求。
认知行为疗法应用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引导青少年设定合理的上网目标和计划,逐步减少上网时间,增加现实社交和兴趣爱好,通过训练和自我监督,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更好地管理上网行为。
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抑郁情绪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以减轻抑郁和焦虑情绪,控制冲动行为。
青少年网络成瘾需要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培养兴趣爱好,能够有效预防网络成瘾。
电话:13810299763 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