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系列问题

首页 - 心理知识 - 儿童青少年系列问题

心理干预孩子遇到的校园暴力

17 - Jun - 2009

浏览数:42

作者:0

 

  浙江省庆元一小学生被四名初中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并用香烟头烫伤;江西永新县一初中女生遭五名女生围殴被逼下跪、连挨耳光;四川资阳乐至县一女生被三名未成年少女施暴且勒令脱衣赤裸……连日来,校园暴力事件接连在各地出现。这些拳脚相加、污言秽语、拉帮结派的施暴者均是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原本青春纯洁的他们何以变得如此残暴?当遇到校园暴力,该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旁观者也会受到强烈心理冲击

  纵观校园施暴案例,施暴的学生常常也曾是受害者,他们可能自小频繁遭受父母家庭暴力甚至可能曾经便是校园暴力中的弱者。

  十多岁的青少年往往渴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认可,拥有极强的归宿感诉求,正常情况下,这种归宿感应该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等主流的人际关系网络。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父母离异、父母疏于教育或教育过严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学校教育使得差生边缘化等,均让孩子难以在家庭与学习中找到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便极可能滑向那些同样带着“坏孩子”标签的同类群体,从而变成施暴者或者其跟随者。

  家庭、学校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父母的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表现有任何不满便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错误的是非观以及以武力解决一切矛盾的错误方式。倘若曾经在校园中常常被年长的孩子暴力碾压又无人制止,那么在对强者屈从的过程中,这些校园暴力受害者便会认为“暴力”是一种秩序,暴力可以维护“尊严”,久而久之这些受害者极可能便成为之后的施暴者。

  对儿童青少年,他们都还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熟期,在这个时期遭遇任何突发暴力,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即使没有直接经历遭遇,只是看到或听到自己的同学、朋友遭遇暴力,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冲击和创伤。其程度不亚于受害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