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关系

首页 - 心理知识 - 婚姻家庭关系

亲密不易,经营有道

29 - Jul - 2025

浏览数:96

作者:京师辅仁心理咨询

婚姻不是避风港,而是共同造船

很多人以为,婚姻是爱情的终点,其实,它才是关系真正开始的起点。


你不是不被爱了,而是累了

“我们之间的感觉变了。”
这句话常常标志着婚姻危机的开端。很多人在婚姻中感到情感耗竭,原因并非“没有爱”,而是爱变得不再被表达、不再被回应。在长期的亲密关系中,情绪劳动往往是不对等的——有人在努力维系,有人在默默退场。

心理学家 Hochschild 指出:“情绪劳动是现代家庭冲突的隐形推手。”尤其在育儿、照顾父母、日常沟通中,一方承担过多,会悄然演变为怨气的温床。


沟通,不只是“说话”的技术

当夫妻之间的沟通变成“谁对谁错”的辩论,感情就容易陷入“争输赢”的漩涡,而非“求理解”的对话。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约翰·高特曼(John Gottman)提出“四骑士理论”,指出婚姻破裂的四个预兆是:

  • 批评(Criticism)

  • 蔑视(Contempt)

  • 防御(Defensiveness)

  • 冷战(Stonewalling)

有效的沟通,不是快速说服对方,而是慢慢靠近对方的情绪。练习“非暴力沟通”或“镜像式倾听”,能帮助伴侣在冲突中保持联结,而非彼此拉远。


好的亲密关系,都有清晰的边界

婚姻不是“你是我全世界”,更不是“你要为我负责到底”。在健康的婚姻中,个体的独立性和界限感反而能带来更持久的亲密。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情绪、价值、目标全部交给对方承担,就容易陷入共生依附,最终导致“失控的亲密”。
我们需要问的是:“我能不能独立存在?我们之间还有空间成长吗?”


“婚姻倦怠”不是结束,而是转型的信号

大多数婚姻在第 7 年、第 14 年、第 21 年会出现低谷——心理学称之为“婚姻倦怠期”。这并不是爱的消亡,而是关系从激情期、合作期,向成长期的自然演进。

面对倦怠,我们不该一味逃避或责怪,而应思考:“我们是否在这段关系中持续进化?”
有些婚姻,不是失败了,而是太久没有更新。一起尝试新活动、制定共同目标、加入婚姻工作坊或心理咨询,都可以是重启的方式。


爱是需要学习的能力

婚姻不是一场关于“合适与否”的命运对赌,而是两个个体“愿不愿意一起变得更好”的现实练习。
比起抱怨“为什么他不懂我”,不如开始练习“我怎么让他懂”。
亲密关系不是靠时间自动成熟,而是靠每一次理解、包容、修复,缓慢但坚定地成长起来的。

婚姻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我们与伴侣共同修炼的“关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