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资讯

首页 - 京师资讯 - 新闻详情

高考心理调适:从考前到考后,守护你的 “心” 状态

24 - May - 2025

浏览数:65

作者:京师辅仁

高考心理调适从考前到考后,守护你的 “心” 状态

高考前几天,过度学习容易导致疲惫焦虑,合理安排至关重要。此时应避免大量刷题,可将重点放在回顾错题、梳理知识框架上,每天安排 2-3 小时复习即可。作息上,严格保持与高考考试时间一致的生物钟,比如早上八点半点前起床进入学习状态,晚上11点前入睡。适当运动也能有效缓解压力,像在小区散步30分钟,或跟着视频做简单拉伸、瑜伽等。饮食上,避免油腻辛辣,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西兰花等,为大脑提供充足营养。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学业知识上的考察,更是一种学生的心理素质上的考验,接下来将从考前、考中和考后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从容应对考试。

一. 考前准备:武装心理,从容应考

心理准备是考前的关键一环。可提前熟悉考场环境,规划好出行路线,计算好路上所需时间,避免因突发状况引发焦虑。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也十分有效,每天对着镜子告诉自己 “我准备好了”“我可以发挥出正常水平”。同时,制定合理的目标,避免给自己过大压力。此外,准备好考试用品,如 2B 铅笔、黑色签字笔、橡皮等,将它们整齐放在透明文具袋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考试中:专注当下,灵活应对

进入考场后,若感到紧张,可通过深呼吸调整状态,用“426”方式来放松:用鼻子慢慢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再用嘴巴缓缓呼气 6 秒,重复几次。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要慌张,先跳过做后面的题目,避免在一道题上浪费过多时间。若出现思维卡顿,可暂时放下笔,闭眼放松几秒钟,让大脑重新整理思路。始终保持专注,只关注当下这道题,不要去想其他科目或考试结果。

三.考试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每场考试结束后,不要急于和同学对答案,避免因答案不一致影响情绪。无论考得如何,都要告诉自己已经尽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场考试上。考试全部结束后,可能会出现成绩公布前的焦虑期,这时可以通过旅游、看电影、学习新技能等方式放松自己,转移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开始思考未来的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为新阶段做好准备。

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理的博弈。掌握这些心理调适方法,相信每位考生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在考场上绽放光芒!